設計理念如果可以簡單,誰想要複雜。- Please tell short

波波美術館 popopopogallery
4 min readDec 2, 2020

--

你有煩惱過該怎麼寫「設計理念」嗎?

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驗:看了一個設計作品後覺得有點似懂非懂,於是好奇讀了一下旁邊的說明,結果看完設計理念後反而更滿頭問號,不禁開始懷疑是自己的國文程度太差,還是設計師真的當成詩在寫?

設計師平常在學校及業界,會學到各式各樣的技法及工具,但對於設計理念的撰寫,幾乎都只能靠著考試寫作文的方式在拼湊文字。常常在初期有個好點子,卻難以用文字跟夥伴或客戶溝通;又或是完成了一件作品,卻不知道如何用文字幫助觀眾更認識作品。

因此,我們整理了幾個在寫設計理念前,可以先思考過的問題。希望能幫助你更快速、精準的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想法。

如何引導觀眾跟著我的思緒?

開始前,可以先把問題從「我想說什麼」,變成「觀眾會想聽什麼」來思考。想像成電影畫面就是作品本身,而字幕就像設計理念,觀眾能夠從畫面看到的,就讓作品自己說話;因此我們需要寫下的,是那些無法從作品直接、快速傳達出的東西,目的是引導觀眾跟你的思緒進到作品裡面。

例如:一張椅子,我們不需要花太多的篇幅解釋它為什麼是四隻腳,相較之下觀眾應該會更好奇它的造型來由、工藝技術或是其他特別之處;一張議題海報,可能就需要先簡單的說明你觀察到的現象及問題,幫助觀眾由淺至深的認識議題。

而有一種需要小心使用的,就是「帶給觀眾____的體驗」這類的「感受反饋」文字。假設我們期待觀眾會有某種感受,那麼應該要讓他直接從作品感受到,說明反而變成累贅的;如果他無法感受到,寫了其實也沒有幫助。因為觀眾並不需要你來告訴他,他該有什麼樣的「感受」;就像電影不會播到一半,忽然跑出字幕叫觀眾開始感動落淚一樣。

觀眾有耐心聽完這麼多嗎?

在「觀眾會想聽什麼」這個問題之前,你可能會好奇所謂的觀眾是誰、會不會因人而異呢?其實不論你的對象是一般大眾、工作夥伴或專業評審,大多的觀眾都是又懶又沒耐心的。能一句話講完的事情,就盡量避免長篇大論:能好好用白話文講的事情,就不要在那邊炫你的國文詞庫跟哲學思想。

最精簡的方式就是先寫下:某個使用者(人)在做著某件事(事)時,會在什麼樣的情境(時、地)用到這個東西(物),為什麼你認為使用者會需要或想要它(動機、問題),它能帶來什麼樣的效果(目的)。有了關鍵字之後,再重新排列組合,拼湊成敘事流暢跟邏輯通順的句子,最後再把重點的部分加強。

如果你想寫的是各種觀眾都通用的版本,可以試著把理想目標設定成:過年團圓說出這段文字時,國中的表弟跟阿嬤都能大致理解。

我的設計理念有什麼功能?

寫過設計理念的人,應該很常會覺得這是寫給教授、評審、客戶交代用的;但其實這個「文字化」的過程,正是在幫助我們重新釐清自己的想法。從作品的發想到製作完成,一定會經歷很多取捨跟調整,而最初想法跟最後成品之間的差異,就是我們設計溝通、思考與決策的結果。這個工作記錄的重播,可以讓我們重新檢視一次每個改變的理由。

而設計理念對作品來說是否重要?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。有些人認為它是作品不可或缺的解釋、有些人則是認為它可有可無。很多時候,比起說明牌上的解釋,使用者更在意的是,椅子是否好坐、海報是否能吸引目光、包裝是否能增加銷售量等等的問題。

設計理念的重點,絕對不是在寫一篇精美的文學作品,更應該是為了快速、精準且真實的介紹作品。因此,我們需要先想的問題是:你希望作品的設計理念有什麼功能呢?

文案及封面圖致敬:《如果可以簡單,誰想要複雜》- Peter Su

關注波波 Follow popo

Facebook:波波美術館 popopopogallery
IG:popopopogallery
Medium:Popopopogallery

--

--

波波美術館 popopopogallery

以發起「推測設計」的創作活動為主,偶爾分享一些另類的設計觀點及科學知識。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作品,讓更多元的觀點及聲音同時存在,且彼此傾聽;目標是打造一個充滿「想像力、思考與交流」的平台。 -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64112918539